开放与合作是硅谷培养高科技产业的土壤
邱峰 北京师范大学校报,2011-06-10,第3版
从计算机、打印机、路由器等硬件,到文件操作、数据库管理、网络游览等软件,从公司人事管理、财务管理等管理,到网络销售、客户服务乃至云计算等服务,每一个高科技的产品无不牵涉众多的软硬部件。像惠普、IBM、微软等科技界巨头也许有能力和财力独立生产完整的或成套的产品,但对于一个初创公司来说,这或许会是非常困难的事。
幸运的是,无论是在硅谷,还是在整个高科技界都盛行开放与合作。
IBM个人计算机是早期开放与合作的杰出例证:为了进入苹果二型机引领的个人计算机市场,基于时程和成本的考量,IBM决定不是从头到尾自行研发,而是采用来自各个原产厂家的现有部件。例如,采用自己早前开发的监视器和Epson打印机,而不再开发独特的新监视器和打印机。更重要的是IBM决定采用开放设计架构,以便其他厂家生产和销售相匹配的周边产品和软件。正因为IBM个人机采用了微软的操作系统和英特尔中心处理器,从而造就了这两家软硬件的巨头。在IBM的开放设计架构下,与IBM公司机器兼容的个人计算机大行其道,进而造就了八九十年代个人计算机的繁荣。
1996年,加州大学伯克莱分校信息学院的院长安娜李·萨克森尼安教授写了一本书:《地区优势:硅谷和128地区的文化与竞争》。该书比较了波士顿附近128公路周围的高科技公司与硅谷高科技公司的发展历程。如同硅谷的斯坦福、伯克莱两所大学,波士顿附近也有两所著名大学——哈佛大学和麻省理工学院。在80年代前,128公路周围的高科技产业遥遥领先于硅谷。但是80年代以后,硅谷超越了前者。萨克森尼安指出,尽管两地拥有相似的技术基础和历史积淀,但是硅谷发展出分离而又合作的产业系统,而128公路却为独立自足的公司所占驻,没给开放合作留下空间。
开放与合作的硅谷,传承着的旧金山这座全美最自由开放的城市和伯克莱这所全美最自由开放的大学的包容精神。硅谷之父弗吉德里克·特曼首先推动学校与企业的合作,创办斯坦福科技园区,将学术界对后辈的提携带入企业界,从而为这种合作精神播下种子。
另一方面,人们也常提起与特曼齐名的另一位先驱William Shockley。Shockley是作为一面镜子来映射出硅谷的这种开放合作的包容精神的。这位晶体管的发明者、诺贝尔奖得主于1956年来到硅谷设立了Shockley半导体实验室,并从全国各地招徕人才,其中包括后来创立了仙童半导体公司的八位科学家。再后来,这些人又分别从仙童公司辞职,创立了英特尔、应用材料等著名公司。在硅谷半导体公司遍地开发的年代,几乎所有的公司都能从仙童公司,进而从Shockley半导体实验室找到他们的根,所以说是Shockley将硅片带到硅谷。
然而,当人们提起Shockley时,却总是会联系到这八位“背叛者”。Shockley众多的科研成就,敏锐的识人眼光,超人的聪明才智却使他成为一位失败的企业家。Shockley是一位任性且固执的领导者。作为管理者,他将部下分离开来工作,仅仅分享必须的零碎信息,而不是建立紧密的有机团队。他的研究目标是追求具有更强功能的半导体,却对信息革命和逻辑线路视而不见。仅仅一年后,这八位Shockley实验室的优秀员工中的七位就集体请辞。随后,投资专家Arthur Rock帮助他们获得企业家Sherman Fairchild的投资,成立了仙童半导体公司。在这里,他们相互尊重,汲取Shockley的教训,培育起亲和的开放合作精神。1960年,正是在这里,Robert Noyce博士发明了集成电路。
这种远从特曼时代开始的,对“叛离者”的包容,开放的人才市场和畅通的资讯交流,这些都促使了许多新兴公司的诞生。一个统计显示接近百分之五十的新兴公司都是由脱离原公司的员工创立的。
80年代初,斯坦福大学的两位工程学教授Jim Clark和Marc Hannah利用另一些公司发展出的半导体技术而设计出崭新的三维图象工作站。这类工作站被用来进行电影制作,著名的电影有《侏罗纪公园》等。当地几家风险基金协助两位教授物色管理人才,并投资成立了Silicon Graphic(SGI)。在成功创立SGI之后,它的创始人又鼓励风险投资者注资给同样由斯坦福同僚们创立的MIPS计算机系统公司。后来,MIPS的核心技术产品为SGI的计算机系统提供了中心处理器。
这种合作还体现在公司内部各部门的合作,及负责人之间的合作。苹果公司两个创始者的合作就是一个绝佳的例证。Steve Wozniak的创新,是由另一位Steve,也就是Steve Jobs来推向市场,两位Steve的合作造就了引领新技术潮流的苹果品牌。恰如Wozniak所说,“早年我们一个内向和一个外向的个性真的帮了我们,对于我们中一个来说很困难的事,对于另一个来说却是轻而易举。团队合作的例子贯穿了我们整个故事。”
开放合作延展到研发产品的工具,这就出现了GNU开源工具包,以及近年流行的Java以及基于这个可扩展开发平台的Eclipse集成开发环境。
另外,在不同的领域,不同的公司和个体间,形成各种形式的组织以协调产品的功用标准。如今,网际工程特别工作组Internet Engineering Task Force (IETF)的备忘录 Request for Comments (RFC)是最常用的开放标准协议,这些协议和其他备忘录作为开放标准公开发表,任何公司和个人都可参照,甚至参与标准的确立,从而推动不同公司,不同产品的兼容和合作。这些备忘录如协调时间的NTP,RFC958,RFC1305;用于设备管理的SNMP,RFC1452,RFC3548;用于建立高可靠性服务的VRRP,RFC5298;用于网络通讯安全的TSL,RFC5246等,都是我们日常研发产品设计中常用的参考标准。现时我所工作的公司就正与几家互联网公司一起,主导推行一项由“可信任计算团体”(TCG)支持的关于互联网设备“接入安全”的标准。
开放的计算机程序语言像Java、C和C++程序语言工具,还有上面提到的开放标准,不但跨越了公司,而且跨越了行业,跨越了国界,成为人类的共同财富,也被越来越多的人们用来创造更多的财富。
硅谷的开放与合作,犹如在其上创立和培养高科技产业的土壤,促使着这一全世界瞩目的地方蓬勃发展、充满活力,也犹如一只巨鸟的双翼,吸引着整个世界的目光,同时,也带动着硅谷以及全世界各地区高科技产业的前进步伐。
开源为高科技产业准备好嫁接的根
邱峰 北京师范大学校报 2011年6月30日 第3版
从计算器到计算机;从真空管到晶体管,再到集成电路;从“随身听”到MP3播放器;电子产品的功能越来越多,构造越来越复杂,简单而原始的产品篇章已经翻过去了。当今的高科技产品无不牵涉众多的原部件。独立生产完整的或成套的产品,对于一个初创公司来说,在人力和财力上都是非常困难的事。
一个很有说服力的例子就是现行的微软视窗操作系统,它们多以1993年版的视窗NT为基础。视窗NT是微软于1989年开始研发的,这时的微软已拥有多年研发MS-DOS操作系统以及其他软件的经验。他们还从数字仪器公司挖掘来以 VMS操作系统专家 Dave Cutler为首的团队。但是微软还是耗费了长达数年的时光,更不用说庞大的财力投资。
可以想象,这种财力和人力对于一个初创公司几乎是不可能的。幸运的是,科技领域的开放标准为新产品铺下了平台。在开放标准下,不同功能但又可相互联通配合的设备、软硬部件,可以由不同的公司独立开发出来,再整合成五花八门的产品或系统。例如,NVIDIA公司就专心于视像装置的软硬件开发,SanDisk公司则专心于闪存,Adobe公司专攻多媒体,Intuit公司则擅长于税务软件。
在高科技领域,企业、科研机构和个人常常为新的应用或新的技术的推广而协作推出开放标准,伴随这些新标准而来的往往就是相应的开源软件。一个熟悉的例证就是由可信赖计算团体所推荐的IF-MAP,它是一个可用于网络安全、云计算、工业控制系统、智慧网格的开发标准。就在它的第一个版本推出之时,这个团体内的一些公司推出了他们的示范产品,一个开源的自由软件也由伊利诺伊大学芝加哥分校为主体的一些开源社区的成员开发出来。
今日的开源自由软件在性能、安全和质量等各个方面都可与独立所有权的软件一较高低。火狐浏览器可与微软的 IE相媲美,OpenOffice也成为标准的办公软件之一,Apache网站伺服器更是占据了百分之六十的市场。
大家也许都知道谷歌公司推出的用于智能手机和其他移动装置的安卓操作系统,安卓是一种以开放源码GNU/Linux为基础的操作系统。在同一领域,安卓的竞争对手苹果公司的iPhone所使用的操作系统 iOS则源自于Mac OSX,它们的基础是与开放源码Darwin共享的。Darwin操作系统是由 NeXT的NeXTSTEP系统而来的,结合了BSD的U鄄NIX系统。它是苹果公司于2000年将其作为开源码释出,成为继Linux和FreeBSD之后又一个源自UNIX的开源免费的操作系统。
由此可以看出,一方面,开源码为许多商业产品提供了基石,另一方面,许多企业又为开源社区贡献出更多的工具及软件源码,促进了开源社区的发展。
少年时,在大别山的深山里,曾见过外公和村民们嫁接板栗。嫁接是植物的人工营养繁殖方法之一,即把一种植物的枝或芽,嫁接到另一种植物的茎或根上,使接在一起的两个部分长成一个完整的植株。接上去的枝或芽,叫做接穗,被接的植物体,叫做砧木或台木。接穗时一般选用具2~4个芽的苗,嫁接后成为植物体的上部或顶部,砧木嫁接后成为植物体的根系部分
当今,许多高科技产品正是采用了嫁接技术,而开源码就是它们的砧木———根。
谷歌的安卓系统正是使用开源码Linux作为嫁接自己创新品种的“根”。操作系统是电子计算机产品的“主心骨”。GNU/Linux和FreeBSD就是两个开源的UNIX“式”的操作系统。它们是现代计算机电子产品的主干,也是开源社区的基石。开源对高新产品开发的贡献远远超出开源软件为人们提供免费的计算机软件的价值。
就智慧产权而言,开源是相对于专属私有来说的。在当今的法制社会,如果智慧产权得不到保护,许多新兴高科技产品的技术、设计专利就可能会被剽窃,市场可能会被盗版产品所侵蚀,创新的价值可能流失,高科技产业的发展就会受到限制和打击。另一方面,许多高科技知识和技术被某个或某些公司所专有,其他个人或公司只得耗费人力物力另创新招,这样也阻碍了技术的传播和发展。
开源所追求的是技术共享和开发使用的自由。当今的开源社区推行着多种不同的许可执照,这些许可证为开源社区提供了行为指导。最为人们熟悉的是自由软件基金会所设立的GNU General Public License和GNU Lesser General Public License。这里GNU是指一个完全免费的UNIX式的操作系统,由于它使用了Linux核而常常简称为Linux。在英文中Free一词有免费和自由的含义,在这里它更强调的意义是自由。自由软件的宗旨是人们可自由的使用、复制、发行、研习和改进这些软件。GNUGPL明确相应的产品可作为商业产品发行,并可标价销售,只是必须遵循GPL的规定。而GPL的主要条款就是发行或改进的产品要继续保持他人享有同等的自由。
常见的还有 Apache Software Foundation的Apache License,最新的Apache License以及其他自由软件许可证,大多符合GNUGPL。在线上服务领域,LAMP成为主力,以Linux为操作系统,Apache为网络伺服器,MySQL为数据库管理系统,PHP为程序开发语言,自由软件为我们准备好全套的开发设备。另一组流行的开源软件是Eclipse,它们为产品研发者提供了软件开发集成环境,其中主要部分是由IBM捐赠释出的。它同时还为软件的整合提供框架,为用户界面提供平台。这些开发工具以及共用的软件库为硅谷的高科技公司所广泛采用。
追根溯源,最为著名的就是UNIX。一个称为开放组织的业界标准论坛拥有UNIX的商标,它制定了打造UNIX系统的公开标准。许多学者将它和网际工程特别工作组的备忘录,以及其他开放标准看作开源的先声。这种开源社区的开放合作已成为人类知识传承的主要形式之一。一方面学术和科研机构广泛使用开源软件;另一方面这些机构,特别是学校的学生,又是开源软件开发的主力军;再一方面,开源软件是不可多得的研究对象和真切的教材。很高兴中国高校成立了LUPA———开源高校推进联盟。祝愿中国的高科技企业在这块肥沃的土壤里健康成长,同时,也期望中国的开源社区能为人类的自由软件事业做出更多的贡献。
风险投资是浇灌高科技产业的源泉
邱峰 北京师范大学校报 2011年9月25日 第3版
研发一个产品,创立一家公司,初始的幼苗就像那些才华横溢的年轻创业者本身一样脆弱,缺乏资金就像断绝了营养,他们往往会被扼杀。由于缺乏资金,一些年轻人则将创业推迟到立家之后,先寻找一份维持生计的工作,再图独立发展,很多人也就错过时机。支持初创公司的资金大多来自两个源头:一是自身或他人的投资,再就是客户对产品或服务的回报。
Hewlett和Packard是幸运的,他们的老师Terman教授给了他们很大的支持:为他们的初始实验寻求资金,借钱给他们购买启动制造设备,帮助出售专利,安排银行贷款开始商品的规模生产。而且很快就找到了第一个客户:著名的迪斯尼公司。
1951年,又是Terman教授推动斯坦福工业园的建立,引入通用电气,柯达,洛克希德等知名公司进驻,加入斯坦福当地成长起来的惠普和Varian Associates等公司的行列,为新产品的推销,新企业的融资架设平台,从社区范围建立了创新投资的良好环境。
许多财力雄厚的公司,在这里开设研发中心,毫不吝啬地投资新技术的开发。计算机业界龙头IBM的硅谷研发中心开发出计算机存储硬盘,SQL数据库等,带动多个不同领域的产业。而施乐公司的PARC研究中心不但为自己的业务领域内开发出激光打印、复印等技术,更率先开发出带有图像用户界面及鼠标器的现代个人计算机,面向对象编程,超大规模集成电路VLSI,还有用于网络的以太网。这些技术更被称为现代计算机技术的四大发明,为苹果、升阳等其他公司所采用,发展成产品,推广市场。
另一方面,美国政府亦对硅谷的新兴产业起了支持和维护作用。在硅谷形成初期,正是由于美国国防部对尖端电子产品的大量需求,开拓了相关的市场,才使得许多年轻的高科技公司生存下来并得以发展壮大。同时政府通过投入研发,促进了硅谷技术的发展,能源部先后在伯克莱加大设立了 Lawrence Livermore,和Lawrence Berkeley实验室,在斯坦福大学设立了SLAC线性加速器实验室。太空总署也在硅谷设立了研究中心。联邦政府和地方政府也从政策和财务上对初创期的产业加以扶持:我在硅谷的第一个雇主,就是在政府贷款的支持下建立的。当我加入一年之后,也就是在创业后的第三年,公司已还清贷款,开始赢利,并向政府贡献税收。
然而,对于硅谷初创公司来说,风险投资却是更引人注目的经济支持。风险投资家Arthur Rock在成功协助建立仙童公司几年之后,又帮助从仙童公司出走的员工筹资创立了英特尔公司,从而被称为金山湾区的风险投资第一人。更有人声称,是硅谷的风险投资造就了硅谷。
在硅谷,几乎每一个成功公司都打下了风险投资的烙印,苹果公司正是在Mike Markkula的风险投资下催生的。苹果公司的创始人之一史蒂夫·乔布斯首先找到市场专家Regis McKenna和风险投资专家Don Valentine,在与年轻而又不修边幅的乔布斯见面之后,Valentine对McKenna说:“为什么你要送给我一个叛教者?”尽管他没有兴趣投资苹果公司,还是将乔布斯的新公司介绍给Markkula。在乔布斯的劝说下,苹果二型机以及总体的个人计算机市场使得Markkula信服。一项统计称,一个风险投资公司的投资专家一年大约可接收到一千份企划案,能得到资助的大约只有六个,寻求投资往往是艰难而辛苦的事情。创业伊始,乔布斯就展现了超凡的说服力和坚韧的意志。
风险投资公司是一种资金管理公司,与银行、保险等金融机构不同,它的基金是投资于创新产品和处于创业期的企业。字面上,风险投资都有一些与金融保险针锋相对的味道。这个“风险”到底有多大呢?人们经常引用的数据是:从一个高科技产业的设想到最终成为上市公司的机会是百万分之六。对于风险投资来说,有约百分之六十接受投资的公司会失败破产,另有百分之三十会被兼并或无损失“消化”掉。总之,平均大约九成的风险投资是不成功的。但有些成功的投资,回报是投资成本的成百上千倍,这就是人们常说的高风险高收益。
总的来说,接受风险投资的公司,成功率远远高于其他公司。一方面,这些公司已经历了投资专家的筛选;另一方面,这些投资专家也时刻检视着公司的发展。我曾在一个初创公司短暂的工作过几个月,正值关键时期,投资公司的经理人每星期都会来公司了解情况,以决定是否继续投资。这个时期,员工感受的压力都很大,也有工作到凌晨几点的时候。很不幸的是,这个初创公司是那百分之六十的破产者之一。在硅谷工作的人几乎都有过成功的和失败的公司的双重工作经历。
邻近斯坦福工业园区的沙丘大道是著名的硅谷风险投资公司聚集的地方。1972年成立的KPCB是人们常常提起的之一,因为这个Kleiner就是仙童公司的八位创始人之一,Eugene Kleiner,而Tom Perkins曾是惠普的高层主管。更重要的是他们将高科技领域的知识和专业的洞察力带入了风险投资。他们投资成功的公司有亚马逊,升阳,艺电,Genentech,Intuit,美国上线,Genomic Health,Verisign,InMobi和谷歌。
很多成功的企业家踏着Eugene Kleiner的脚印,以风险投资继续推动高科技产业。譬如,网景公司的Mark Andreessen在离开网景之后联同Ben Horowitz于2009年成立Andreessen Horowitz投资公司,投资了Facebook,Skype,Zygna,Groupon,Twitter等公司。成功的华人企业家,如前谷歌的亚太区总裁李开复、Netscreen公司创办人之一邓锋都加入了风险投资的行列。在中国的股票市场已基本成熟之时,中国的风险投资将会为科技创新注入活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