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了进一步推进实施中学数学新课程,深化中学数学教学改革,探索信息时代的数学教与学方式的变革。由全国数学教育研究会和北京师范大学数学科学学院联合主办“数学技术与中学数学教育论坛”于2012年4月28—29日北京师范大学后主楼1124报告厅成功举行。
本次会议主要讨论数学技术与中学数学教育热点问题,旨在创设、搭建中学数学教师、教研员与国内数学基础教育专家、教授交流的平台,实现中学数学教师、教研员与中学数学新课程、新课标的对接。来自全国各地的120多位大、中小学数学教学与研究人员出席了论坛。会议由北京师范大学数学科学学院曹一鸣教授主持。会议采用专题报告、研讨交流的形式进行。有以下四个专题报告:
北京师范大学数学科学学院张英伯教授的报告是“数学英才教育”,从民国时期是一个大师辈出的年代,现在为什么培养不出像陈省身、华罗庚、杨振宁、李政道、钱学森这样的大师级人才引入,介绍了美国、法国、日本、韩国的英才教育的成功经验。愿望在21世纪将中国从一个数学大国变成数学强国,逐步建立起自己良好的数学教育体系。
曹一鸣教授的报告是“数学技术与数学教育的国际发展”。通过对中国、日本、韩国等14个国家小学初中数学课标中关于信息技术使用比重、学段、种类和内容领域四方面进行了比较、分析及其特点的解读,让我们对国际数学课程中信息技术的运用与发展有了一个整体的了解。并希望通过国际比较,对我国今后的教育信息化发展及课程改革提供借鉴。
北京教育学院王长沛教授的报告是“从‘大众数学’到‘大众E数学’”。他从图形计算器与中学数学整合所进行的实践而引起的思考谈起,探讨了基于数学技术的E数学活动如何突显数学技术价值,突出数学实验和数学创造,有助于学生体验“还原”做数学,创造数学的本来面貌。还对1976—2009年期间发表的200篇研究论文做了综合分析表明:所有使用新技术的学生,无论何种环境,他们的考试成绩都不低于那些不使用技术的学生。
天津师范大学王光明教授的报告是“数学教育研究方法和论文写作”。围绕听众关注的问题,结合例子介绍了数学教师的研究,包括数学教师如何做研究,数学教师研究成果的表现形式等。接着,详细讲解了论文写作中综述研究的步骤:确定研究课题、收集文献、整理文献、开展研究,介绍了查阅文献资料的常用数据库:中国知网、万方数据等等,还总结了非法期刊的特征。最后,王教授就论文写作方面容易出现的调高质低、论文语言不规范等问题加以指导,使在座的代表都受益匪浅。
代钦教授报告的主题是“日本中学教学模式—兼论备课”。首先,介绍了日本中小学教学研究形态。包括教学研究的关键环节——“学习指导案”的设计,日本教师的悬案不是个体行为,而是通过团队的合作来实现的,学校的教研组是真正的研究团体。代钦教授指出中小学教学的一切研究从备课开始,备课的六元一体结构为备教材、备学生、备老师、教学方法、学习方法、备学习环境,六元一体结构中各要素有机结合,良性循环,给老师提出了很高的要求。除此,还介绍了日本教学研究的成长及其文化特征。接着代钦教授介绍了日本的课题研究形态,日本教师的教学研究的兴起、系统性、持续性等,归根结底关键在于教师的职业习惯和研究意识。日本教师的教学课题研究有长期持续发展、关注学生持续发展、关注教学水平的提高等特征。日本课堂教学具有课题学习的性质,它有助于提高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展示和发挥个性空间、更好的理解学科知识等。最后展示给大家一组日本课堂的图片,引发参会者的思考。
闭幕式上曹一鸣教授对该次活动进行了总结与回顾,并对今后的活动进行了安排与展望,最后对所有参会者表示衷心的感谢。
(曹一鸣,赵文君执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