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院大事记(征求意见稿)
(如有意见或建议,请发给 lizl@bnu.edu.cn)
●1904年(光绪30年),京师大学堂优级师范科从第2学年开始分类,共分4类,第3类是算学、物理、化学。
●1912年8月,原京师优级师范学堂的“公共科”改称“预科”;其分类科的“类”改称“部”。理科第1部(暂时空缺)后为数学物理部。
●1915年2月22日,北京政府教育部呈准扩充北京高等师范学校办法。数学物理部是我国第2个大学数学系,修业年限:预科1年,本科3年。首任主任是刘资厚,第2任主任是张贻惠(1920~1921学年)。
●1915年,数理部招收首届本科生。
●1916年10月27日,北京高等师范学校成立数理学会。该会由数理部首任主任刘资厚发起。
●1917年,数理部未招生。
●1918年4月,北京高等师范学校主办的《数理杂志》创刊。至1925年12月,共出刊4卷15期。
《数理杂志》是中国数理出版物最早的杂志, 也是解放前出刊时间最长的数理杂志。
傅种孙发表在该杂志上的“大衍(求一术)”是国内用现代数学观点研究中国古算的首例;“几何学之基础”是中国报道几何基础的第1篇文章。
●1919年5月4日,即在五四运动中,尤其是在开始阶段,我系的学生是先锋和主力,匡互生被誉为五四运动的第一勇士,我系在五四运动中起了极其重要的作用,使北京高师成为五四运动策源地之一。
●1919年6月,数学物理部首届毕业生28人。本届毕业生中:
★杨明轩,原名杨荃骏,五四运动“八勇士”之一,曾任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1~3届代表和常委,第3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副委员长。
★匡互生,字日休,务逊,颂英,人俊,济,教育家,五四运动主要发起人之一,被称为“火烧赵家楼”的英雄,被誉为五四运动的第一勇士,为办上海立达学园耗费心血,从事教育改革试验,努力实现他教育改革的设想,造就了一大批人才。
★杨武之,字克纯,1923年考取“庚子赔款”留学美国,1928年以“华林问题的各种推广”的博士论文,成为中国学者中以代数学研究而被授予芝加哥大学博士学位的第1人。1932~1933学年在清华大学代理算学系主任。1937年4月到1948年7月任算学系主任和清华大学研究院理科研究所算学部主任。1936年后,在西南联合大学期间,算学系主任除由江泽涵担任以外,均由杨武之担任,同时兼任昆明师范学院算学系主任。1946年后任昆明师范学院教授,数学系主任,后回清华大学数学系任教授。杨先生在担任教授和系主任期间,培养出了一批世界一流的数学家,如20世纪中国的数学大师华罗庚、陈省身、许宝騄、段学复、柯召等。杨武之长子杨振宁是1957年诺贝尔物理学奖获得者。
★汤璪真,字孟林,1948年9月,任北平师范大学教务长,1949年1月至5月任代校长,北平解放后被委任为北平师范大学校务委员会主任(相当于校长)。他带领师生完整地保存了学校,迎接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
●1919年,数理部未招生。
●1920年,数理部第4届学生实际所修课程实行学分制度,总学分为114学分。
●1921年,增设数理部﹑理化部和博物部的“研究科”。招收的数学“研究科”班,生源为高等师范学校和专科学校毕业生,以及大学三年级学生,学习年限为两年,毕业后授予理学士学位。
●1921年本科开始招收女生,男女学生同班上课。
●1922年6月,学校改订课程编制。本科分4年制和6年制两种。4年制设数理系;6年制设数学系,6年毕业,授予学士学位。
●1922年秋季,北京高等师范学校正式将数理部改称数学系,冯祖荀兼任数学系主任。1926年毕业生4人。
●1923年6月“研究科”毕业的5人是程廷熙、韩桂丛、郭善朝、吴宝谦和张鸿图,他们是我国高等师范院校数学系最早授予的一批理学士学位获得者。
●1923年7月1日,北京高等师范学校改为国立北京师范大学校,9月28日开学。
●1924年,数学系本科生阎镇、魏庚人和刘泗滨合编,由北京求知学社出版的《历年国内专科以上学校入学考试试题详解》,是国内能见到的最早的大学入学试题集。
●1929年6月,北平师范大学数学会成立。
●1929年8月29日,北平师范大学校长张贻惠发起的“中国数理学会”举行成立大会。
●1930年1月,《数学季刊》创刊,它是我国高校最早的专门数学期刊。从创刊至1934年7月,共出刊2卷5期。
●1930年(含)之后,学校不再设预科。
●1930年秋,赵进义任数学系主任,8年兼职或代理系主任的时代结束。
●1932年,教育部长朱家骅令北平师范大学本年度停止招生。
●1933年,北平数学教育界人士发起成立了北平数学会,把北平一带的数学工作者组织起来,开展学术研究工作。
●1936年8月,中国数学会主办的《数学杂志》创刊。从创刊至1939年11月,共出刊5期,是《数学通报》的前身。
●1937年5月1日,中国数学会在北京师范大学数理学会召开理事会,决定组织中等学校数学教学问题讨论委员会。
●1937年7月,卢沟桥事变发生后,日寇占领北平,国立北平师范大学转移到西北。
●1940年4月,国民党政府教育部明令西北师范学院从陕西城固迁往甘肃兰州。
●霍懋征,1943年毕业于北京师范学院数学系。毕业后留任师范大学第二附属小学工作(现北京第二实验小学),担任语文、数学教学兼班主任工作,开创了我国高等本科学历人才从事小学基础教育事业的先河。霍懋征被周恩来总理称为“国宝老师”,温家宝总理曾夸奖她为“把爱献给教育的人”。她全家4代11人从事教育工作,1991年霍懋征一家被评为“全国优秀教育世家”。
●1946年3月,国民党政府教育部被迫答应设立国立北平师范学院,西北师范学院学生可以无条件转入。
●1946年7月,国立北平师范学院在北平复校,袁敦礼任院长。
●1946年11月,傅种孙在牛津大学和剑桥大学访问两年后回国任数学系主任。
●1948年4月9日凌晨, 在北平师范大学发生了著名的,即称之为“四九血案”的流血事件。事件发生后, 北平师范大学教授会发表了支持学生运动的宣言, 教授会主席傅种孙亲自起草了教授会罢教的4篇著名的宣言(得到了毛泽东主席的赞赏)。这件事在北平师范大学的校史中, 以及在北平的学生运动中占有重要的地位。
●王世强1948年毕业于北平师范学院数学系。时任系主任傅种孙发现王世强有培养前途,立即提拔他为实习讲师。
●1949年1月26日至5月4日,北平师范大学教务长、数学系汤璪真被委任为北平师范大学代校长。
●1949年3月,傅种孙先被文管会(相当于教育部),后于5月13日被中国人民解放军北平市军事管制委员会主任叶剑英任命为北平师范大学教务长。
●1949年3月,中国新民主主义青年团北平师范大学数学系支部成立,丁尔陞任团支部书记,团员约有l4名。
●1949年6月17日下午3点,毛泽东主席乘车来到位于和平门内东顺城街48号“尚志学会”北平师范大学教职工宿舍,来到汤璪真家里,会见了汤璪真、黎锦熙、傅种孙、黄国璋等同乡故旧,并与他们长时间谈话,了解学校的情况。毛主席还设宴宴请在座诸位,直到晚上9点方才离去。
●1949年7月10日,中华全国自然科学工作者代表会议正式筹备会议的数学工作者与北平的数学工作者,在北平师范大学数学系开会,商讨恢复中国数学会活动的有关事宜,做出了6项决议。商定中国数学会会址将来设在清华园内,未迁入清华园前暂由北平师范大学数学系转中国数学会。
●1950年2月22日,学校工会第1届代表大会召开。数学系成立了工会基层小组,吴品三任组长,汤璪真任副组长。
●1950年4月2日,中国数学会北京分会设在北京师范大学数学系,傅种孙和程廷熙任常务理事,张禾瑞任理事,程廷熙任秘书。
●1950年4月8日举办了第1期工农速成中学师资训练班,学习时间半年,毕业23人。
●1951年10月9日,汤璪真教授(1898-02-03~1951-10-09,曾任我校代校长)逝世。
●1951年11月7日,中央人民政府政务院任命傅种孙为教务长兼数学系主任。
●1951年10月23日,毛泽东主席为《中国数学杂志》题写刊名,这是毛主席为我国数学界杂志题写的唯一刊名。该刊是1936年中国数学会创办的《数学杂志》的继续。从1951年11月至1952年12月,共出刊5期。前两期的总编辑是华罗庚和傅种孙。以后总编辑为傅种孙。
●1952年(含)以前,北京师范大学数学系为我们国家培养了453名毕业生(不含辅仁大学、北京女子师范大学、沦陷期的北京师范学院的毕业生),数量位居全国高校数学系第1位。
●1952学年举办中学数学教师专修班。学习时间1年。毕业40人。
●1952年10月,中央人民政府政务院任命傅种孙任第2副校长兼数学系主任。
●1952年,张禾瑞编著的《近世代数基础》出版,这是我国第1部自编的近世代数教材。据不完全统计,截至2008年,该书已印刷40次,总印数已超过90万册。1988年1月,该书获全国高等学校优秀教材奖。
●1952年12月数学系工会成立,魏庚人任主席。
●1953年,王世强在《数学学报》上发表论文“命题演算的一系公理”,这是数学系教师在解放后发表的第1篇学术论文。
●1953年起,《中国数学杂志》改为《数学通报》,郭沫若题写刊名。编辑部设在北京师范大学数学系。从1953年3~4号改为月刊。在1951~1966年间共出刊158期,后停办。
●1953年2~8月,数学系举办算术代数师专师资培训班,毕业22人。该培训班在“文化大革命”后按研究生学历待遇。
●1953年9月1~7日,在北京师范大学数学系召开以分析为主的中国数学会学术讨论会,出席34人,列席18人,旁听30人,这是1949年以来,中国数学界举行的第1次数学学术讨论会。
●1952年秋季成立初等数学及数学教学法教研室(主任:魏庚人)。
●1953年春季成立3个教研室:数学分析教研室(主任:赵慈庚)、代数教研室(主任:张禾瑞)和几何教研室(主任:朱鼎勋)。
●从1953年开始,数学系陆续派出教师刘绍学(我国派到苏联留学生中学数学专业的第1个副博士学位获得者)、孙永生、袁兆鼎(国内数学界到苏联学习计算数学的第1人)、丁尔陞(国内数学界到苏联学习数学教学法唯一的一位研究生)、赵桢等人到苏联学习,派严士健到中国科学院师从华罗庚学习数论和代数等。
●1953~1956学年,数学系连续举办了5届研究班。
●1954年,数学楼奠基。1954年暑假开始,数学系、物理系和中文系迁入现址。
●1953年,受国家教育部委托,由副校长傅种孙主持,草拟了全国高等师范院校15个系的教学计划草案。于1953年秋在全国师范教育会议上讨论,1954年由国家教育部正式颁布执行。同时,于1954年初,受国家教育部委托,又起草了理科5个系的12种教学大纲。
●1954年,团中央书记胡耀邦亲自做高校团组织建设调查。经校团委介绍,胡耀邦到数学系和1952级团支部成员座谈。
●1954年7月20日至8月3日,国家教育部委托北京师范大学在京主持召开高等师范院校数学系和物理系若干科目的教学大纲讨论审定会。数学系负责的科目有高等代数、数论、初等函数、初等几何和数学教学论。
●1954年,国家教育部召开了制定高等师范院校数学系教学大纲会议。张禾瑞主持了高等代数教学大纲的制定工作。
●1954年,数学系教师党员独立成立教师党支部,共有党员4人,王树人任党支部书记。
●1954年暑假后,数学系学生党员独立成立学生党支部,共有党员5人,陈忠文任党支部书记。
●1956年,数学系在北京市、天津市和内蒙古自治区呼和浩特市共招收函授生229名。学制5年。1961年9月第1批函授生毕业44人,学科结业22人。
●1956年,图画制图系的制图专业并入数学系。
●1956年7月,高校教师职称定级。数学系傅种孙定为教授1级岗位,张禾瑞和蒋硕民定为教授2级岗位,程廷熙、范会国和魏庚人定为教授3级岗位。
●1956年数学系建立系党总支部,校党委常委王振稼同志任系党总支部书记。
●1956年9月,张禾瑞任数学系主任。
●1956年,傅种孙获全国先进生产者称号。
●1957年7月,数学系有5名教师和48名学生被错划为右派。
●1957年,张禾瑞和郝鈵新编写的教材《高等代数》出版。这是我国自己编写的第1部高等代数教材。
1979年出版第2版。
1983年出版第3版。1988年1月,《高等代数》第3版获国家教育委员会高等学校优秀教材1等奖。
1999年出版第4版。
2007年出版第5版,并被列为普通高等教育“十一五”国家级规划教材。该书累计印数不少于90万册。
●1958 年8月25日到10月1日, 数学系近千名师生开展大搞理论联系实际的群众性的“科学跃进月”活动,掀起教育大革命,进行教育“大改革”和科研“大跃进”。
●1958年,数学系招生本科生428人,是历年本科招生数量的最高峰。
●1958年,数学系决定建立计算数学专业和计算技术专业,决定成立数字电子计算机工厂。一共投入180多万元人民币,由于多种原因,在1年后下马。
●1958年,数学系在北京市、河北省和内蒙古自治区及其他地区共招函授生77名。学制改为4年。1958年后数学系函授停止招生。
●校党委为了加强学生工作,从1958年10月开始,在各年级设置了一些专职政治工作干部(级主任)。
●1958年11月,梁绍鸿编《初等数学复习及研究(平面几何)》由人民教育出版社出版。该书是国内初等几何方面的一部经典名著。在1978年之后曾多次重印,印数达100多万。
2008年9月由哈尔滨工业大学出版社再版,增补了由梁先生的女儿梁映森女士提供的一部梁先生生前未曾公开面世的珍贵文稿《朋力点》,还附印了梁先生发表在20世纪50年代《数学通报》上的3篇几何文献。
●1959年2月19日,王仁辅教授(1886-10-28~1959-02-19,曾任我系代系主任)逝世。
●1959年冬至1960年夏,进行大搞高、精、尖的科研活动,兴办了7个工厂,有造纸厂、喇叭厂、玻璃厂和硫酸厂等。
●1959年,张禾瑞、孙永生、黄登航、徐承彝、蔡火莹获北京市先进工作者称号。
●1960年,中共中央宣传部直接领导教改,建立景山学校。数学系教师和毕业生直接参与了这项工作,为景山学校的建设做出了贡献。
●丁尔陞领导的数学系教育改革小组编写了“以函数为纲,数形结合”的全日制九年一贯制试用课本由人民教育出版社出版,数学系许多教师参加了这套教材的编写工作。
●1960年,丁尔陞等的《中学数学现代化》获全国先进集体称号。
●1960年,我校本科学制由4年改为5年。数学系决定,从1957年入学的本科生开始,改为5年制。第1批5年制本科生于1962年毕业。
●1961年11月28日,《北京日报》报道了给傅种孙摘掉右派帽子。1978年,改正了对傅种孙的错案。1979年,数学系被错划成右派的人员得到了完全彻底的平反。
●1962年1月18日,傅种孙教授(1898-02-27~1962-01-18)在北京逝世。
●1962年,数学系开始招收教学法研究生,这是国内第1次招收数学教学法研究生。由关肇直和丁尔陞等指导的3名研究生均完成毕业论文,但由于“文化大革命”的原因未答辩。
●1963~1965年招收基础数学方向研究生4人由于“文化大革命”原因均未完成毕业论文。
●1965年1月,杨明轩(1891-06-13~1967-08-22,五四运动“八勇士”之一,1919年我系首届毕业生)当选为第3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副委员长。
●1966年5月16日,中共中央政治局扩大会议通过了全面发动“文化大革命”纲领性文件《中国共产党中央委员会通知》,在党内传达贯彻。
●1966年6月至1973年8月,数学系未招收本科生。
●1967年1月25日,我校学生谭厚兰等人宣布在北京师范大学夺权,他们“踢开党委闹革命”“怀疑一切,打倒一切”,从此开始了北京师范大学有史以来最混乱的时期。
●1967年4月29日,成立北京师范大学革命委员会。数学系也成立了系革命委员会。
●1967年10月19日至11月21日,进行1966届毕业生分配工作。
●1968年1月25日,系革命委员会宣布成立5人组成的党的核心小组,成员为丁玉珍、冯文杰、李宝玉、李志德和余俊。
●1968年7月8日开始,进行1967届毕业生分配工作。
●1968年7月27日至8月29日,遵照毛泽东主席的指示,首都工人、解放军毛泽东思想宣传队(简称工宣队),先后进驻我校,领导学校的“斗、批、改”。
●1968年11月,进行1968届毕业生分配工作。
●1972年2~3月,1969~1970届毕业生分配工作。
●从1973年起,数学系开始招收了123名3年制工农兵学员(现称大学普通班),1974~1976年各年分别招生123名、125名、90名。
●1973年,数学系在仪器设备缺乏的条件下,成功地制造了3台102台式计算机。
●1976年7月,数学系第1届123名工农兵学员毕业,李显树到西藏工作。
●1976年底,数学系和顺义县教师进修学校举办函授班。最初以培训高中师资为主。1977年暑假后,函授班发展为系统文化进修。增开微积分和高等代数课程。学制延长至3年半,达到大学数学专科水平。毕业时,由学校颁发毕业证书。全县设4个面授点。1981年3月毕业,毕业生105人。
●1972年8月开始举办为期半年的中学师资短训班。
●1977年11月19日,工宣队全部撤出学校。
●1978年3月,1977级新生入学,10月入学的新生称为1978级。1977年是各省、市和自治区单独命题。1978年3月,招收107名“文化大革命”后第1批本科生。生源主要来自北京市,及为西藏(20名)、宁夏(5名)、内蒙古自治区(2名)、云南省(4名)代培的学生。
●1978年全国高考统一命题。学校恢复在全国招生。
●1979年2月1日、2日,学校开办北京师范大学一分校(文科)和二分校(理科)分别开学,后来于20世纪80年代初合并为北京师范大学分校。理科设数学系、物理系、化学系和生物系等系。数学系先后派出罗承忠和刘云英老师担任数学系主任,有几十位教师先后在分校数学系授课。从1984年起改称应用数学系。分校于1985年3月19日改称北京职业技术师范学院,属北京联合大学主管,数学系仍然坚持以往的支援,直到20世纪90年代初,才逐步卸下了支援的任务。
●1978年,吴英辅当选为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全国委员会第5届委员,后连任到第10届(1978-03~2008-03)。
●1978年3月,我国恢复招收研究生。数学系共招收研究生11名。
●1977年9月18日,中共中央决定恢复职称。我校教师职称于1978年3月7日恢复,原来评定的职称一律有效。
●1978年4月10日,校党委宣布恢复系行政机构。
●王伯英、谢文杰、黄锡瑶、王世强与北京分析仪器厂合作,在长城203的台式计算机上增加了一个时钟,处理大气污染监测车数据处理的科研工作;王伯英老师和北京市五金机电厂、北京市第2轻工业研究所合作,试制成功一种BCX-203小型数控线切割编程机。这两项成果均获得1978年全国科学大会奖。
●1978年5月,引进学校首台国产16位小型数字集成电路计算机DJS-130,并在数学系投入使用。
●1978年10月9日,美国福德姆大学数学系主任陈玉清来数学系讲学半年。听课人数最初80人,后稳定在60人左右。这是国外学者到数学系讲学的开始。
●1978年11月,数学系招收大专毕业生高校师资进修班59人,或称“回炉班”,学习时间两年,学生中有“老五届”41人,其余为大学普通班毕业生。该班结业46人。先后有10人考上研究生。这种类型的进修班后来再未招生。
●在1978年11月14日的《北京师大(校报)》上,严士健提出,北京师范大学应该办成既是教学中心又是科研中心的学府。
●1979年5月,学校成立学术委员会。在90名成员中有数学系6名教师:张禾瑞、蒋硕民、王世强、严士健、丁尔陞和王伯英。
●1979年5月,学校聘请陈荩民为名誉教授。他于1920年在我校数学物理部毕业。原名陈宏勋,五四运动“八勇士”之一,被捕释放后,被选为北京学生联合会副主席,抵制日货全国联合会主席。1927年任上海的暨南大学数学系教授兼系主任。其后,又在大夏大学(一所私立学校,解放后取消)数理系任教授及系主任。1942年12月至1946年5月任泰顺北洋工学院院长。1946年暑假后,北洋大学(现天津大学)在天津复校,并在北平成立了北洋大学北平部,陈荩民任北洋大学教授,兼任理学院院长及北平部主任。天津解放后,1949年1月至1950年暑假,任北洋大学校务临时委员会主席(即校长)。后担任华北大学工学院、北京工业学院教授。
●1979年7月,《数学通报》复刊。
●学校恢复教师职称后的第1次晋升职称是1979年7月19日,数学系赵慈庚、董延闿、王世强、孙永生、严士健和刘绍学晋升教授;赵桢、郝鈵新、吴品三、钟善基、梁绍鸿、陈绍菱、王隽骧、蒋铎、刘贵贤和薛宗慈晋升副教授。
●1980年3月25日,数学系举行了学校“文化大革命”后首次研究生毕业论文答辩。答辩人是陈木法,答辩委员会一致通过了陈木法的论文,成绩评为优秀。当时学位制度尚未建立。1982年5月24日,补授予理学硕士学位。
●1980年7月,1976级中有8名藏族学员,他们来系前已在中央民族学院学习两年,1980年暑假毕业,基本上结束了从工农兵中推荐大学生教育制度。
●1980年11月,选举第7届海淀区人民代表大会代表,出现了学生竞选活动。数学系1979级硕士研究生李世取于12月被选举为海淀区人民代表大会代表。
●1980年3~4月,陈木法和罗里波毕业后留系。1981年1月,硕士研究生王昆扬、沈复兴、张英伯和郑小谷毕业留系工作。
●1981年11月,基础数学和概率论与数理统计两个数学二级学科被批准为博士点,应用数学、学科教学论(数学)和自然科学史(数学) 被批准为硕士点。
●1981年11月,王世强、孙永生、严士健和刘绍学被批准为首批博士生导师(理科还有黄祖洽、刘若庄、陈光旭、汪堃仁和周廷儒)。
●1981年4月19日,数学系组织教职工和家属去潭拓寺旅游。以后一般每年在京郊春游秋游各1次,每次1天。1998年开始走出北京开展旅游活动。
●1981年6月,严士健任国务院学位委员会学科评议组成员,连任3届(1981~1996),每届5年。
●1981年7月成立4个研究室:代数与数理逻辑研究室(主任:刘绍学)、概率论与数理统计研究室(主任:严士健)、应用数学研究室(主任:汪培庄)和中学数学研究室(主任:钟善基)。
●1981年12月,我系党总支部书记王树人到学校任校党委常委,人事处长,直到1987年10月退休。
●1982年2月,数学系招收首届博士研究生共6名:陈木法、唐守正、郑小谷、王昆扬、罗运纶和沈复兴。
●1982年暑假后,“老五届”(即1966~1970届大学本科毕业的学生)留系工作的毕业生和大学普通班留校教师的多数教师,调整到更适合于发挥作用的工作岗位上。
●1982年,严士健当选为中国共产党第12次全国代表大会代表(1982-09~1987-10)。
●1982年12月3日,数学系实行民主选举系主任和副系主任。经选举,严士健任系主任。
●1983年2月13日是农历正月初一,数学系首次举办春节团拜会。团拜会的习惯一直延续至今。20世纪90年代末改为元旦前后。
●1983年5月,陆善镇由讲师晋升为教授。
●北京师范大学数学与数学教育研究所(简称数学所)成立于1983年10月4日,与数学系紧密结合,实行系所合一的体制。
●1983年10月初,国家教育部同意陈木法进行博士论文答辩。11月5日,陈木法通过了博士论文答辩,成为我校第1个博士。他的博士论文是《马尔可夫过程论中的存在唯一性质和可逆性研究》。答辩委员会一致通过了陈木法的论文,成绩评为优秀。11月17日,校学位委员会通过授予陈木法博士学位。1984年4月7日,学校召开颁发博士学位证书大会(同时颁发证书的有林崇德,他于1984年3月14日通过博士论文答辩)。
●刘秀芳于1983年获全国三八红旗手称号,这是数学系女教师获得的第1个国家级荣誉称号。
●1982年,中国科学院设立中国科学院自然科学基金,面向全国,是国家自然科学基金的前身。1983年,由徐汝梅(生物系)和刘来福(数学系)申请的《数学生态学中基础模型的探讨、发展和应用》获批,资助1万元人民币,时间是从1984年1月至1986年12月。1986年3月,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成立。中国科学院自然科学基金改称国家自然科学基金。
●1983年6月11日,范会国教授(1899-03-17~1983-06-11,曾任海南大学校长。海南师范学院院长)逝世。他是中国数学会主要创始人之一。1934年,他和上海的几位数学教授发起组织中国数学会,促成1935年7月中国数学会成立大会在上海交通大学召开。
●1984年1月,经国务院学位委员会批准,陆善镇获得第2批博士生导师资格,时年44岁,是中国数学界最年轻的博士生导师之一。
●1984年5月29日,王梓坤被国务院任命为北京师范大学校长(任期到1989年4月28日)并到数学系工作。
●1984年6月29日,菲尔茨奖获得者丘成桐来我系做微分几何进展的学术报告。
●1984年7~8月,受国家教育部的委托,由白尚恕负责,在北京师范大学举办了中外数学史讲习班。
●1984年,为了统一各高校数学史的教学要求和制订数学史研究生的培养方案,受国家教育委员会的委托,由北京师范大学负责,白尚恕在北京师范大学召集了8所高等院校共同制定了《高校数学史课程的教学大纲(草案)》《高校数学史硕士生研究生培养方案(草案)》,并呈报给国家教育委员会备案。
●1984年9月,数学系招收首届助教进修班33人, 有4人未报到, 1人退学, 1人考上1985 级硕士研究生班外, 1986年1月,27人助教班结业。
●1984年10月,我系党总支部书记李英民到学校任校党委副书记,直到1997年10月退休。期间,于1989年5月至1990年8月主持校党委工作(无校党委书记)。
●1984年12月9日,王梓坤任校长期间,倡议在全国开展尊师重教,设立教师节,促使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委会在1985年1月21日的第9次会议上做出决定,将每年的9月10号定为教师节。
●1984年,王梓坤被评为国家级有突出贡献的中青年专家。到1992年,学校共有13位教授获此荣誉称号,数学系有7位。
●1984年,概率论与数理统计教研室获北京市劳动模范集体称号。
●1985年7月,陈木法和罗里波由讲师晋升为教授。
●1985年7月4日,当代著名数学家之一、美国科学院院士、南开大学数学研究所所长陈省身来学校作微分几何50年(1935~1985)的学术报告。
●1985年暑假,恢复函授招生。数学系在北京、青岛、烟台、淄博、惠民和太原6个函授点招收3年制专科起点的本科生710人;毕业618人,授予学士学位216人;在北京招收夜大本科生111人,毕业104人,授予学士学位49人。从1987年后招生未间断,2011年停招。
●1985年开始试行推荐优秀应届本科毕业生免试为硕士生的工作。
●1985年9月,数学系为蒋硕民和赵慈庚教授举办从教50年庆祝会,与会者近百人。
●1985年,数学系成立北京师范大学现代数学丛书编委会,张禾瑞任主编,王世强和孙永生为副主编,该丛书可以作为研究生用的教材。
●1986年,学校开展授予同等学力在职人员硕士学位工作。1984级助教班学员沈云付在于1988年1月获得了北京师范大学第1位以毕业研究生同等学力的硕士学位。
●1984级硕士生从1986年开始试行提前攻读博士学位。
●1986年7月,应用数学被批准为博士点。
●1986年9月,数学系本科生专业增设概率论与数理统计专业和计算机科学专业。
●1986年9月,数学系开始招收访问学者。
●1986年12月,世界著名中国科技史专家李约瑟和鲁桂珍来学校访问交流。
●1986年4月,由于谢宇在教书育人方面成绩突出,获得全国优秀教育工作者称号和全国五一劳动奖章。
●1986年,汪培庄获国家级中青年有突出贡献专家称号。
●1987年1月9日,数学系召开欢送赵慈庚、张禾瑞、蒋硕民和童直人离退休大会。
●1987年3月,OM(Olympic Mathematics)学社在数学系成立。
●1987年5月,数学系主办秦九韶《数书九章》成书740周年纪念及学术研讨国际会议,与会的国内外学者57人。这是学校在校内召开的第1次国际学术研讨会议。
●1987年7月,《赵慈庚数学教育文集》在上海教育出版社出版,这是数学系教师出版的第1部数学教育文集。
●1987年11月20日,学校聘请苏步青为名誉教授。1988年2月,学校为他颁发了名誉教授证书。会后,苏老为学校500名师生做“数学教育与应用数学问题”的报告。
●1987年,受国家教育委员会和科学技术委员会的委托,数学系和北京师范大学实验中学联合招收高中理科(数学)实验班22人。1988年,10人进入当年数学冬令营,9人入选由20人组成的国家队,其中4人成为由6人组成的国家代表队选手,参加在联邦德国举行的第30届数学奥林匹克竞赛,获得3枚金牌和1枚银牌。此次比赛中国队共获得4金和2银,首次取得团体总分第1名。(数学)实验班22人全部考入全国重点大学。主教练之一的数学系孙瑞清老师为我国获得国际数学奥林匹克团体冠军做出了突出贡献。
●1987年11月16日,全国高等师范教育研究会在学校举行成立大会,王梓坤教授任研究会理事长。
●1987年,中国数学会第5届理事会王元任理事长,丁石孙、严士健、伍卓群和石钟慈任副理事长。这是数学系教授第1次担任中国数学会的最高职务。严士健连任两届副理事长,并兼任3届教育工作委员会主任。
●1987年9月,数学系开始招收概率论与数理统计、计算机专业本科生。
●1987年,王世强、罗里波、沈复兴和卢景波的《模型论与判定问题》获国家教育委员会科技进步奖1等奖。
●1988年,汪培庄主持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重大项目《模糊信息处理,思维决策与机器智能》(135万元人民币),1992年通过验收。
●1988年,严士健主持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重大项目子课题《系统与随机分析》。
●1988年,罗里波当选为第7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代表 (1988-04~1993-03)。
●1988年,陆善镇当选为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全国委员会第7届委员,后连任1届(1988-04~1998-03)。
●1988年5月,王梓坤赴澳大利亚麦克里(Macquarie)大学讲学时,被授予名誉科学博士学位。这是到2010年为止,我校教师中被国外大学授予名誉科学博士学位的唯一一位教师。
●1988年7月22日,数学系基础数学和概率论与数理统计学科被批准为国家级重点学科。
●1988年研制成功我国首台模糊推理机并成功地进行倒立摆仿真试验,并将其应用于地膜生产线。
●1988年,陈木法同时获霍英东教育基金会第1届高等院校青年教师奖和青年教师基金。
●1988年,丁尔陞、孙瑞清等编写的《中学数学实验教材》获国家教育委员会优秀实验教材特等奖。
●1989年成立模糊信息处理与模糊推理机国家专业实验室。
●1989年起实行硕士生助教制度,将教学实践作为一个必修环节。从1987级硕士生第4学期开始实行。
●1987级硕士生在1989年开始试行免试专业课直接攻读博士学位,1993级停止。
●1989年,孙永生、陆善镇、王昆扬和房艮孙的《函数逼近和调和分析》获国家教育委员会科技进步奖1等奖。
●1989年,王世强获全国优秀教育工作者称号。
●1989年,白尚恕以三校两所联合培养,建立博士点由北京师范大学提出申请,有关单位未批准。白尚恕迅速电话转告李继闵,希望立即改从西北大学申报博士点。申报工作在陕西上报国务院学位办公室,获得批准。在争取我国高校(到2005年底)唯一的数学史博士点中,白尚恕立下了汗马功劳。这是我校的一大损失。
●1989年5月,学校聘请樊土畿为名誉教授。
●1989年,严士健获北京市劳动模范称号。
●1990年起,数学系试行助教博士生制度。
●1990年,陆善镇和陈木法获国家级中青年有突出贡献专家称号。
●1990年,数学与数学教育研究所建立起学校第1个博士后流动站,每年可以接受1~3名博士进站工作。
●1991年6月29日,惠昌常进入数学系博士后流动站(全校第1个博士后)。
●1990年,严士健和王梓坤获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全校11位)。至2010年,学院共有44位教师获政府特殊津贴。
●1990年12月,国家教育委员会研究生司六处组织专家来校,对概率论与数理统计博士点的研究生培养质量和科研条件进行评估,专家组在深入调查研究之后,对该博士点的工作表示满意。
●1990年,陆善镇获全国高等学校先进科技工作者称号。
●1990年,王梓坤获新中国成立以来成绩突出的科普作家称号。
●1991年5月3~4日,学校举行首届青年教师教学基本功大奖赛。保继光获理科1等奖、刘洁民获2等奖、张秀平获3等奖。
●1991年6月,数学系主办《九章算术》暨刘徽学术思想国际研讨会,与会的国内外学者50人,在《北京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出版了会议论文集。
●1991年8月5~8日,我校承办的国际数学教育北京会议在北京科学会堂召开。来自世界近20个国家和地区的150多位数学教育家和国内180多位代表参加了会议。
●1991年,王梓坤当选为中国科学院数学物理学部委员(后改称院士),他是数学系第1位获得院士荣誉称号的教授。
●1991年12月21日,数学系为原系主任张禾瑞教授举行80华诞暨执教50周年庆祝活动。
●1991年,陈木法获做出突出贡献的中国博士、硕士学位获得者称号。
●1992年,汪培庄主持国家火炬计划项目《模糊空调控制器》(100万人民币)。
●1992年5月11日,蒋硕民教授(1913-03-11~1992-05-11,曾任昆明师范学院数学系主任,校教务长兼系主任)逝世。
●1992年9月9日,江泽民总书记来我校视察工作时,到数学楼模糊信息处理与模糊推理机国家专业实验室,观看了模糊控制技术的演示。
●1992年10月,学校首届励耘奖学金颁发。刘永平、崔恒建、李仲来分获优秀青年教师奖1~3等奖;周先银获优秀学术著作2等奖;白明获优秀研究生1等奖,栗演兵和李洪兴获3等奖;欧勇强和喻梅获优秀学生2等奖。以后每两年评选一次。
●1992年11月27~29日,中国工业与应用数学学会组织首届中国大学生数学建模联赛,学校分别由数学系和物理系同时组队参加北京赛区的比赛,同学们经过72 小时的连续比赛,一举夺得1项特等奖(北京赛区共有两项特等奖),1项2等奖和4项3等奖。
●1992年,《数学教育学报》创刊,王梓坤任主编,曹才翰任常务副主编,编辑部设在天津师范大学。
●1992年,孙永生和房艮孙的专著《函数逼近论(上、下册)》获国家教育委员会高校出版社优秀学术专著特等奖。
●1992年,王伯英获国家级中青年有突出贡献专家称号。
●1993年,汪培庄当选为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全国委员会第8届委员(1993-03~1998-03)。
●1993年,严士健、张奠宙和苏式冬向国家教育委员会考试中心建议高考出一些应用题。该建议被考试中心采纳,高考出应用题至今未断。
●1993年6月7日,世界著名数学家陈省身再次来我校作李氏球几何的学术报告,还为数学系题词:百年树人,数学为先。
●1993年6月,学校职称晋升开始实行数量化指标。
●1993年6月,刘绍学的《建立科研新方向,培养高质量博士生》获北京市优秀教学成果1等奖。
●1993年,王世强获全国教育系统劳动模范称号。
●1993年8月,系党总支副书记郑萼调任体育系党总支书记,后分别任校党委青年部部长、财经处处长,2006年9月任校党委副书记。2008年6月任中共北京市委教育工作委员会委员、北京市教育委员会副主任。
●1993年9月,王梓坤在北京师范大学任职的同时,被聘为汕头大学教授。这是国内大学第1次高薪聘任学者,引起社会上的很大震动和议论。
●1993年12月27日,曾宪梓教育基金会高等师范院校教师奖首次颁奖大会在人民大会堂隆重举行,数学系严士健和王梓坤分获曾宪梓教育基金会高等师范院校教师奖1等奖和2等奖;王家銮、曹才翰和刘永平获3等奖。
●1994年底,学校试行由各系民主推选校长。经过3轮筛选,数学系陆善镇在1995年4月23日被国务院任命为北京师范大学校长,任期到1999年7月7日。
●北京师范大学数学科学学院教师入选《中国现代数学家传》(江苏教育出版社,第1、2、3、4、5卷,1994,1995,1998,2000,2002) 的数学家共11人,按出现先后次序排列:汤璪真(第1卷,简称1,下同),傅种孙(1),赵慈庚(1),张禾瑞(1);严士健(2),王梓坤(2);蒋硕民(3), 王世强(3);陆善镇(4);孙永生(5),刘绍学(5)。
●从1995年开始,聘任博士生导师资格的审批下放到学校。
●1995年起,开始与各省、市和自治区的教育学院合办研究生课程班。所修课程一般不少于6门,均采用寒假和暑假进行集中面授。2005年停办。
●1995年4月5日,张禾瑞教授(1911-12-23~1995-04-05,曾任数学系主任)逝世。
●1995年10月,基础数学、概率论与数理统计、应用数学参加国家教育委员会组织的博士点评估,1996年7月通过评审。
●唐守正研究员(严士健培养的1985届博士毕业生,就职于中国林业科学院)于1995年当选为中国科学院生命科学部院士,他是数学系第1位获得院士称号的博士毕业生。
●1996年1月26日,学校顺利通过“211工程”部门预审,首批进入国家“211工程”建设系列。
●1996年,数学系招收的中国台湾硕士生孙丽芝获教育学硕士学位。
●1996年,周先银的申请材料在数学学科获得申请1995~1996年国家杰出青年科学基金的最好评价,但不幸英年早逝。
●1996 年9月,数学系被国家教育委员会批准为第4批国家理科基础学科人才培养和科学研究基地。
●1996年11月4日,学校校务会议确定北京师范大学的校训是“学为人师 行为世范”。
●1996年底,到数学系求职的博士和硕士毕业生开始进行面试。
●1997年,陈木法主持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重点项目《粒子系统》。
●1997年6月,严士健、蒋人璧获校共产党员标兵称号(全校15人)。
●1997年入学的博士研究生的2门专业课程,一门由数学所按一级学科统一命题,另一门由导师命题。
●1997年7月,硕士研究生左双奇毕业后到上海位育中学工作,开启了我系研究生学历人才从事中学基础教育事业的先河。
●1997年9月,经申请并经国务院学位委员会批准,数学系在1998年6月获数学一级学科博士、硕士学位授予权。同时,通过了数学学科的课程与教学论(数学)硕士点的评估,基础数学、概率论与数理统计和应用数学3个硕士点免予评估。自然科学史(数学)改称科学技术史(数学) 硕士点,该硕士点“暂停授权”。
●1997年,学校被国家教育委员会和国务院学位委员会列为首批16所试办教育硕士专业学位的师范院校之一。其生源为中学数学教师。学习年限为2至4年。研究方向为中学数学教学。数学系1997年通过定向单考招收中学教师12人,
●1997年10月, 学校开始实行北京师范大学科技论文奖励实行办法。
●1997年11月,王昆扬获宝钢教育基金优秀教师奖。
●1997年底,肖杰和李洪兴获国家教育部跨世纪优秀人才培养计划基金。
●1998年,肖杰的《代数表示论与量子群的研究》获得国家杰出青年科学基金。
●1998年和2003年,陆善镇当选为第9~10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代表 (1998-03~2008-03)。
●1998年3月,建立工学门类计算机软件与理论硕士点。
●1998年4月26~29日,数学教育国际会议在我校召开。与会代表90人。
●1998年,陆善镇任第4届国务院学位委员会委员(1998~2003)。
●1998年5月14日,学校成立脑与科学认知中心,刘伯里院士任中心学术委员会主任,刘来福(数学系)和裴留庆任副主任。
●1998年开始施行授予在职攻读教育硕士专业学位(有学位,无学历)。
●1998年,我校数学系和生物系获长江学者奖励计划特聘教授获申报岗位资格。戎小春于2000年2月被聘为数学系基础数学学科长江学者奖励计划特聘教授(第2批)。以后有王凤雨(第3批)、惠昌常(第4批)、李岩岩(讲座教授,第6批)、唐梓洲(第7批)、杨大春(第8批)和李增沪(第9批)。
●1998年,蒋人璧获全国三育人先进个人,在北京高校仅此1人获得该称号。
●1998年10月17日,数学系隆重纪念傅种孙教授百年诞辰。与会代表60人。
●1998年11月,刘来福获宝钢教育基金优秀教师奖。
●1998年,用以表彰在数学研究方向做出突出成绩的青年教师和研究生的专项奖“周先银青年数学奖”在数学系设立。每年一届奖励数学系45 岁以下青年教师和研究生各1名。
●陈木法和王凤雨的《跳过程,粒子系统与特征值估计》获国家教育委员会科技进步奖1等奖。
●为实施“跨世纪园丁工程”,国家教育部挑选了万名中小学骨干教师接受国家级培训。数学系于1999年4月起举办第1期共112人的骨干教师培训班,于2000年9月结业。
●1999年5月8日,数学系为王世强、孙永生、严士健、王梓坤和刘绍学教授执教50年举行了隆重的庆祝活动。
●1999年暑假前,计算机专业转到信息学院(数学系计算机专业停止招生)后,成立计算机系,数学系8位教师也先后转到该院。
●从1999年暑假起,数学系新进教师必须具有博士学位。
●1999年10月3日,曹才翰教授(1933-08-28~1999-10-03,曾任校图书馆馆长,北京市海淀区政治协商会议第4~5届委员会常委、副主席)逝世。
●1999年10月10~14日,第7届全国代数学会议在数学系召开。出席大会的代表有300余人。
●1999年,陈木法和王凤雨的《跳过程,粒子系统与特征值估计》获国家自然科学奖3等奖。
●1999年12月30日团拜时,照了“文化大革命”后的第1张全系合影。
●2000年,惠昌常获国家教育部跨世纪优秀人才培养计划基金。
●2000年,王凤雨获第1届国家教育部青年教师奖励基金。
●2000年,王凤雨获国家杰出青年科学基金。
●2000年2月,戎小春任第2批长江学者奖励计划特聘教授。
●2000年3月,学校按照每个教师承担的教学、科研、管理等各方面承担的实际情况, 对学校的教职工等进行了考核并实施,岗位津贴到位,学校教职工的收入历史性地大幅度提高。
●2000年4月,数学系在国家教育部对“国家理科基础学科人才培养和科学研究基地”的中期检查中被评为优秀。
●2000年7月,通过了科学技术史(数学) 硕士点的评估。
●数学系主办的第9届国际代数表示论大会(ICRA)于2000年8月21日至9月1日在我校举行,该会是代数表示论领域的最高国际学术会议,每两年举行一次,参加大会的有来自18个国家的80多位外国专家及我国的30多位学者。
●2000年暑假,数学楼进行了加固和装修。
●2000年9月,王凤雨任第3批长江学者奖励计划特聘教授。
●学校从2000级本科生开始,对师范生开始试行部分收费,数学系师范生每人每年收费2 000元;2002级改为4 800元,2005级改为5 400元。
●2000年,王昆扬获学校首届本科教学特等奖(专家评,每两年评1~2人),刘继志获优秀奖。以后获本科教学特等奖的有李仲来(第5届,2008)。
王昆扬被评为2000年学校最受学生欢迎的本科教学十佳教师之一(学生评,每两年评10人)。以后获十佳教师的有房艮孙(第2届,2002)和黄惟明(第4届,2006)。
●2001年3月21日,模糊系统与模型信息研究中心、生物信息数学研究中心成立,李洪兴和刘来福分别担任两个中心的主任。
●2001年5月,学校通过“九五”期间“211工程”建设进行的检查验收。
●2001年5月,数学系为每位教师配备计算机、办公桌和书柜,基本上为每位教授配备一间办公室,为每两位副教授配备一间办公室,在每个办公室内安装空调。
●2001年6月,李洪兴领导的模糊系统与模糊信息研究中心采用变论域自适应模糊控制在国际上首次成功地实现了4级倒立摆控制的仿真实验,具有良好的稳定性和定位功能。
●2001年9月,惠昌常任第4批长江学者奖励计划特聘教授。
●2001年开始试行硕博连读,2002年暑假后入学。
●2001年,数学系以陈木法为学术带头人的“概率论研究群体”获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的“创新研究群体科学基金” (全国所有学科第1批共19个创新群体),这是国内数学界第1个获资助的数学研究群体。该群体的主要研究方向为粒子系统、马氏过程与谱理论。
★2004年11月,该群体通过评审(全国17个),再次获得3年资助。
★2007年11月获得第3期资助(2004年全国获第2期资助的17个创新群体中有16个申请第3期资助,只有4个获得第3期资助)。
●2001年11月14日,学校成立随机数学研究中心,陈木法任中心主任。
●2001年,王昆扬获全国模范教师称号,并获宝钢教育基金优秀教师特等奖。
●2001年,刘绍学主编的《中学生数学视野丛书》获第2届全国优秀数学教育图书奖特等奖。
●2002年,邓邦明获第3届国家教育部青年教师奖。
●2002年2月,北京师范大学数学基地被国家教育部和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评为“国家基础科学人才培养优秀基地”。
●2002年3月,学校和其他5所高校可以自主设置本科专业。
●2002年6月,数学系资料室划归学校图书馆统一管理。
●2002年7月,概率论与数理统计再次被批准为国家级重点学科且在该学科排名第1。
●2002年8月11日,世界首例4级倒立摆实物控制系统控制在数学系实验成功,并具有很好的稳定性和即定位功能。国家教育部于8月28日上午,在学校组织成果鉴定会,认为是一项原创性的具有国际领先水平的重大科技成果。
●《变论域自适应模糊控制理论及其在四级倒立摆控制中的应用》获2002年国家教育部自然科学奖1等奖。
●首届马氏过程及其相关问题国际研讨会于2002年8月17~19日在学院召开。会议由概率论创新研究群体举办,来自国内外大学和研究院的专家和研究生共50余人参加会议。
●数学系陈木法和戎小春在第24届国际数学家大会上做45分钟报告。数学系大部分教师和部分研究生也参加了这次大会,有8人在分组会上做了小组发言。
●2002年8月27日晚,学校钟秉林校长在校内兰蕙餐厅举行晚宴,招待参加第24届国际数学家大会的部分代表,近百名国内外著名的数学家应邀出席,其中有本届数学家大会的菲尔茨奖获得者L. Lafforgue, 有近40名在大会上做1小时或45分钟学术报告的学者,有中国科学院部分院士,还有许多国内外杰出的年轻数学家。
●在百年校庆前夕,李仲来主编的《北京师范大学数学系史(1915~2002)》在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出版。
●我校建校100周年庆祝大会于2002年9月8日在人民大会堂隆重举行,中共中央总书记、国家主席江泽民发表重要讲话,朱镕基、李瑞环、胡锦涛、尉建行、李岚清出席大会。中央、国家机关有关部门负责人,北京市和部分其他省市负责人,部分海内外知名大学校长,我校校友代表团和在校师生员工6 000多人参加了大会。
●百年校庆期间,数学系2 000多名校友返校。
●2002年,王梓坤获第9届何梁何利基金科学与技术进步奖。
●2002年,李洪兴获全国高等学校优秀骨干教师称号。
●2002年,刘来福和曾文艺分别获全国大学生数学建模竞赛优秀组织工作者和优秀指导教师称号。
●2002年,数学系开始实行宽口径招生,在本科新生中实行前两年不分专业,以后再根据个人兴趣选择专业及方向。
●2002年9月,学校在数学系等8个单位的基础学科专业3年级学生中选拔“4+2”教育学硕士培养(“4+2”主要是指选拔已经过4年的本科学习获得学士学位者,在第4年同时学习3门研究生的公共课与2门基础课和2门专业课,再对他们集中进行2年的教育理论及实践培养,成绩合格者将获得教育学硕士学位)。数学系有9位学生入选“4+2”。在此之后,每年均推荐“4+2”教育学硕士。
●2002年设立谢宇教育基金。该基金于9月8日首次颁给4位学习优良、经济困难的数学系学生。以后每年颁发1次。
至2010年,共资助70人,特困补助1人。
2004年增加赞助2组社会实践队,至2010年,共资助16组。
●从2002年10月1日开始,由张英伯、惠昌常、邓邦明和韩阳的代数表示论集体参加了欧盟资助的国际合作项目《Algebra and Representations in China and Europe》为期3年,数学系邓邦明为中国方面负责人。
●2002年10月18日,北京师范大学珠海校区开学。数学系王昆扬到该校区兼课。
●2002年11月,数学系国家基础科学人才培养基地通过“十五”评审,“九五”期间的工作也受到专家好评。
●2002年,数学系和管理学院申报的“211工程”项目“随机数学、复杂系统与智能控制”通过初审。
●数学系在2002年的数学一级学科评估中名列第10位,其中学术队伍名列第3位。
●2002年,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出版《Collected Papers of Zhou Xianyin,Vol.1~2》,这是数学系教师出版的第1部英文版数学文集。
●2002年至今,在院/系团拜会后,每年照1张全院/系合影。
●2003年春季成立了统计数据分析中心,崔恒建任主任。
●2003年6月,工学门类控制理论与控制工程硕士点的申请被学校批准。
●为加强本科生低年级学生的培养与指导, 数学系从2003级开始实行本科生导师制,每3~4名本科生配备一名指导教师。
●学校从2002年开始试行本博连读,其要求的主要条件是所在班级的前5%,通过英语6级考试,2003年秋季入学。
●2003年5月,王昆扬获北京师范大学第1届教学名师奖。
●2003年9月,王昆扬获北京市高等学校第1届教学名师奖。以后获奖的有郇中丹(2006, 第2届),李仲来(2010, 第6届),李勇(2011, 第7届)。
●2003年9月,学校实行新的岗位津贴标准, 按院士、职称(教授分A与B两级)和工作岗位发放津贴。
●2003年10月27日,李洪兴领导的科研团体,采用高维变论域自适应控制理论,在世界上第1个成功地实现了平面运动三级倒立摆实物系统控制。该项成果已达到国际领先水平。2005年7月15日,召开成果鉴定会。
●2003年11月, 陈木法当选为中国科学院院士,他是数学系第1位本科、硕士和博士均在数学系毕业后当选的院士。
●2003年,郇中丹获宝钢教育基金优秀教师奖。
●2004年,李增沪和杨大春入选新世纪优秀人才支持计划,以后入选的有卢广存(2006),洪文明(2006),黎雄(2007), 毛永华(2008),王恺顺(2009), 胡永建(2011),刘玉明(2012)。
●2004年1月,计算数学硕士点的申请被学校批准。
●2004年3月1日,学校决定成立数学科学学院。数学科学学院下设两个系:数学系、统计与金融数学系。
●2004年4月22日,经学校党委常委会决定:成立中国共产党北京师范大学数学科学学院委员会,李仲来任党委书记。
●2004年4月22日,任命保继光为数学科学学院院长。
●2004年5月17~21日,学院举办代数表示理论高级研讨班,来自国内15个单位的50多名学员参加了研讨班。
●2004年5月20~22日,第2届马氏过程及相关问题国际研讨会在学院召开。会议由概率论创新研究群体举办,来自国内外18所大学和研究院的专家和研究生共80余人参加会议。
●2002届博士毕业生戴峰的学位论文《单位球面sd-1上实光滑函数的逼近》入选2004年全国百篇优秀博士学位论文,指导教师是王昆扬。
●2004年6月,王凤雨入选首批新世纪百千万人才工程国家级人选。
●2004年6月23日,在数学楼举行了数学科学学院2004届研究生毕业典礼暨硕士学位授予仪式,这是数学科学学院举行的第1次硕士学位授予仪式。
●2004年7月12~17日,第4次国际稳健统计大会在学院举办,共有120余人参加了这次大会,其中国外代表有80人,他们来自世界22个发达国家和地区。
●2004年8月10~14日,学院举办了第3届马氏过程及其相关问题国际研讨会,共有89人参加此次研讨会。
●2004年9月1日,由刘绍学主编的《普通高中课本标准实验教科书,数学1~5》(人民教育出版社, 2004)、严士健和王尚志主编的《普通高中课本标准实验教科书,数学1~5》(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 2004)开始在中学试用。
●2004年暑假后,增设统计与金融数学专业,概率论与数理统计专业停止招生。
●2004年暑假后,学校又开始设立专职辅导员职务。我院崔世莹(2004)、魏炜(2007)、赵云惠(2011)任专职辅导员。
●2004年11月7日,国家教育部党组决定,在全国教育系统开展向5位模范教师学习活动。学院1943届校友、著名教育家霍懋征名列第一。
●2004年12月8日,经学校批准,数学现代分析研究中心和科学计算研究中心成立,刘永平和王昆扬分别任中心主任。
●2004年12月,王昆扬等讲授的《数学分析》课程入选国家级精品课程,刘来福等讲授的《数学模型》课程入选北京市精品课程。
●2004年底,随着“985工程”二期基础理学和“211工程” 二期重点学科建设项目经费的到位,学院的研究经费有了大幅度提高。
●2005年,杨大春获国家杰出青年科学基金。
●从2005年开始,学院利用“985工程”经费,每年吸引国外10多名专家来学院讲学和开展学术研究。
●2005年3月,数学国家基础科学人才培养基地通过“十五”中期评估,成绩良好。
●2005年3月,李岩岩任第6批长江学者奖励计划讲座教授。
●2005年4月1日,原模糊信息处理与模糊推理机国家专业实验室人员起转入我院。
●2005年,王凤雨获北京市先进工作者称号。
●2005年5月,我院李仲来和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理科编辑部主任王松浦、编辑岳昌庆进行了沟通和协商,计划用6~7年时间,编写4个系列:数学及应用数学专业主干课程系列、公共课数学系列、数学教育主干课程系列、数学学科硕士研究生基础课程系列教材共50多部,目前已经出版44部。
●2005年5月23~28日Asia-Link代数和表示国际会议在学院举行,会议由表示论及相关课题研究群体主办。来自12个国家的28位外国专家教授以及我国24个单位的24位专家教授、77名博士后、博士和硕士研究生出席了本次会议。
●从2005年6月份起,“985工程”二期津贴开始下发,额度分为5个等级:教授3个等级、副教授和其他人员2个等级。2008年6月停发。
●2005年6月2日,学院第1位外国留学生韩成哲通过博士论文答辩。
●2005年6月9~10日,学校举行第1届国际矩阵分析研讨会。会议由我院、美国Nova Southeastern大学、中国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三方面联合举办。30多人参加了研讨会并做了报告。
●2005年6月17日,万维网统计了2000年以来中国大陆发表的高水平数学论文,全国共收录74篇论文,我院被收录9篇,与南开大学数学科学学院并列排名第一。
●2005年7月4~6日,由学院与中国科学院数学与系统科学研究院共同主办的非线性椭圆方程和变分方法研讨会在我校和中国科学院召开。80多位来自国内外高校的师生参加了研讨会。
●2005年7月25~27日,中国中小学数学教育论坛在山东省威海市举行。论坛由中国数学会和北京师范大学共同主办,全国高等师范院校数学教育专业委员会协办,威海市数学科学学会承办。来自全国各地的中小学数学骨干教师、中小学数学教研员、师范院校数学教育工作者100多人参加了会议。
●2005年6月,王昆扬、郇中丹和刘永平的《数学分析课程建设成果》获北京市优秀教学成果1等奖。
●2005年7月,学校聘请H. Brezis为名誉教授。
●2005年9月23日,刘来福获首届钱瑗教育基金优秀教师奖。以后获奖的有王昆扬(第2届,2006)、郇中丹(第3届,2007)和刘永平(第5届,2009)。
●2005年11月4日,经学校批准,动力系统中心成立,袁荣任中心主任。
●2005年12月14日,国家教育部批准建立模糊信息处理与智能控制教育部重点实验室。
●2005年12月17~18日,傅种孙、钟善基、丁尔陞和曹才翰教授4部数学教育文选首发式暨中国数学教育发展的历史、现状与未来研讨会在学院举行。来自全国各地的110余名数学教育界的专家、教授、教研员、中学一线教师和出版社的代表出席了这次研讨会。研讨会的发言和学术交流论文,由《数学通报》在2006年4月底出版了纪念专刊。
●2005年12月25日,北京师范大学数学系成立90周年庆祝大会暨王世强、孙永生、严士健、王梓坤和刘绍学教授5部文集首发式在我校隆重举行。钟秉林校长,12名中国科学院院士,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总编辑杨耕教授,以及在京的部分中国数学会常务理事,各大学数学学者的正副校长,数学院系主任,长江学者奖励计划特聘教授,国家杰出青年科学基金获得者,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数理学部负责人,中学特级教师及著名系友等200余位专家学者参加了大会。
●从2005年12月开始,副教授可以申请担任博士生导师,博士生导师资格的评选已经淡化。
●2006年,李增沪获国家杰出青年科学基金。
●2006年3月开始,中共党员审批手续下放到学院党委。
●2006年3月,唐梓洲任第7批长江学者奖励计划特聘教授。
●2006年3月22日,中共党员、数学家孙永生教授在北京逝世,享年78岁。他是学院逝世的第1位博士生导师。
●2006年4月底,概率论创新研究群体获2006年北京市教育创新优秀集体称号,2006年首都劳动奖状(班组),2006年全国五一劳动奖状(班组)。
●2006年,中国科学评价研究中心研发的《2006中国大学评价报告》中,北京师范大学数学学科排名第5。
●2006年6月,杨大春入选新世纪百千万人才工程国家级人选。
●2006年9月,郇中丹获北京市高等学校第2届教学名师奖。
●2006年10月27日,我校国家教育部重点实验室(数学)建设计划论证会在数学楼举行。
●2006年10月28~29日,数学家谈数学——庆祝《数学通报》创刊70周年大会在我校举行,120多人参加了大会。
●学院在2006年高校数学一级学科评估(2007年公布)中,排名第6。
●2006年,卢广存和洪文明入选新世纪优秀人才支持计划。
●2007年3月,杨大春任第8批长江学者奖励计划特聘教授。
●2007年5月28~31日,偏微分方程及其应用国际会议在学院举行。共有33位数学家做报告,80余人参加了本次会议。
●2007年6月,学院国家级概率论与数理统计重点学科(2001~2005)通过考核评估。
●从2007年6月开始,聘任博士生导师的材料不再外审。
●2007年7月14~18日,第5届马氏过程及其相关问题国际研讨会在学院召开。来自国内外35所大学和科研院所的90余位概率论专家和研究生参加了会议。
●2007年8月,学院基础数学被增补为国家级重点学科,数学被认定为一级学科国家级重点学科。
●从2007级开始,学院开始招收公费师范生。2007~2011年分别招生63人、97人、90人、84人、42人。
●2007年10月,李仲来主编的《北京师范大学数学科学学院硕士研究生入学考试试题(1978~2007)》由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出版,该书是我国数学学院(系、所)的第一部硕士研究生入学考试试题集(硕士研究生高等数学入学考试试题集除外)。
●2007年,黎雄入选新世纪优秀人才支持计划。
●2007年12月17日,我校数学与应用数学等4个专业师范教育方向获2007年度第1批高等学校特色专业建设点。
●2007年12月,教师职称定级,学院教授2级岗位9人、3级岗位10人,4级岗位11人;副教授1级岗位1人、2级岗位10人、3级岗位11人。这是自1956年时隔51年后的教师职称定级。
●2007年12月,李仲来编的《北京师范大学数学科学学院论文目录(1915~2006)》由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出版,该书是我国数学学院(系、所)的第一部正式出版的论文目录。
●从2008年1月起,学校开始实行新的13级专业技术岗位津贴分配方案。
●2008年1月12日,学院隆重举行纪念汤璪真校长诞辰110周年暨汤璪真文集首发式,300多人参加了会议。
●2008年2月,李仲来主编的《中国数学教育的先驱——傅种孙教授诞辰110周年纪念文集》由《数学通报》正式出版。
●2008年3月,李增沪任第9批长江学者奖励计划特聘教授。
●2008年4月15日,本科生教学工作评估专家组马继刚(四川大学教务处处长)来学院检查本科生工作。这是学校历史上第1次参加本科生教学评估。
●2008年6月,李仲来获学校第5届本科教学特等奖。
●2008年6月24日,学院与临沂师范学院数学系合作帮扶意向书签字仪式在我校举行,双方书记李仲来和巩庆毅分别代表各单位在意向书上签字。
●2008年6月,学院2006届博士毕业生邵井海的博士论文《无穷维空间上的运费不等式》入选2007年全国百篇优秀博士学位论文,导师是王凤雨。
●2008年8月6日,中共党员、学院教授邝荣雨同志因病在北京大学医学部附属第三医院逝世,享年73岁。他曾于1989年9月至1994年3月任数学系党总支部书记,是学院逝世的第1位党总支部书记。
●2008年9月起,学校开始实行新的10级管理岗位津贴分配方案。
●从2008级博士生开始,学校对一位导师招收的第2名及以上的学生,收取部分费用划归博士生助学金。
●2008年9月,王昆扬获第4届国家级高等学校教学名师称号。
●2008年,毛永华入选新世纪优秀人才支持计划。
●2008年12月6~7日,学院举办了首届部属师范大学数学学科建设研讨会。参会的有教育部直属的6所师范大学:北京师范大学、东北师范大学、华中师范大学、华东师范大学、陕西师范大学、西南大学、学院合作帮扶的临沂师范学院的院长、书记、副院长、教学秘书,学院上届和本届正副职参加了会议。
●2008年11月6日至12月6日,由中国教育电视台网站、腾讯网、中国教育新闻网和中国青年网共同主办的改革开放30年“中国教育时代人物” 和“中国教育风云人物”网络评选活动举行,各评选30位。王梓坤入选“中国教育时代人物”,学院毕业生霍懋征(1943届)和李金初(1964届)入选“中国教育风云人物”。
●2009年1月9日,学院举行教工第27届2009年春节团拜会。会上祝贺严士健、王梓坤、薛宗慈(因身体原因未参加)和刘绍学老师80岁寿辰,王申怀、苏秀雯、陈公宁、陆善镇和李有兰老师70岁寿辰。
●从2009年开始,北京市大学生数学建模竞赛组委会秘书处设在北京师范大学,秘书长为黄海洋。
●2009年1月18~19日,函数论方向在北京召开了纪念孙永生教授诞辰80周年学术研讨会。孙教授的20多位学生参加会议。
●2009年9月,为纪念范会国教授(1899-03-17~1983-06-11)诞辰110周年,李仲来主编的《函数论与数学教育——范会国文集》由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出版。
●2009年5月23日,我校国家教育部重点实验室(数学)验收会在学院召开。
●2009年5月23~24日,第3届数学史与数学教育国际研讨会在我校举办。在开幕式的同时,举行《白尚恕文集》首发式。来自国内外高校和研究机构的专家学者共180余人参加了会议。
●2009年5月27~30日,调和分析和偏微分方程及其应用国际会议在我校召开,来自国内外高校和研究机构的专家学者共200余人参加了会议。5月29日,学院宴请与会代表。应邀出席晚宴的有国家教育部副部长、我校前党委书记、前校长袁贵仁,我校校长钟秉林,我校前校长、中国科学院院士王梓坤, 我校前校长方福康, 陈木法院士等。我校5位健在的校长第1次合影留念。2009年恰逢本次会议主席、我校前校长陆善镇的70华诞,我校钟秉林校长致贺词,并对陆善镇教授的70华诞表示祝贺。
●2009年6月16日,菲尔茨奖获得者E. Zelmanov教授来学院做“Infinite dimensional superalgebras”的学术报告。
●2009年6月,保继光、李仲来、张余辉、王昆扬和高红铸的《创新模式,提高质量,建设一流的数学人才培养基地》获2009年北京市教育教学成果奖(高等教育)1等奖。
★9月,获2009年第6届高等教育教学成果国家级2等奖。
●2009年6月,保继光获教工十佳共产党员称号。
●2009年8月4~8日,北京师范大学2009年全国优秀大学生数学与统计夏令营开营仪式在我校举行。本次夏令营吸收了来自全国27所高校数学与统计专业的63名优秀大学生参加,并从中选拔优秀学生免试攻读学院的研究生。
●2009年8月13~23日,孙永生-斯捷赤金(Stechkin)暑期学校暨2009年中俄实函数论研讨班(SSSS2009)在北京召开。
●2009年9月,李仲来主编的《北京师范大学数学科学学院史(1915~2009)》第2版在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出版。
●2009年9月,王昆扬牵头的“分析类课程教学团队”被评为2009年国家级优秀教学团队;李勇等的《统计学导论》获2009年度国家级精品课程。
●2009年9月,课程与教学论博士点招收数学教育博士生入学。
●2009年9月4日,由丁勇教授主持的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重点项目“调和分析及其应用”获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批准。该项目是自2001年以来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批准的国内首个调和分析领域的重点项目,也是我院基础数学专业第一个由本院教师主持的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重点项目。
●2009年10月20日,陈木法当选为我校第1位发展中国家科学院院士,也就是我们通常所说的第三世界科学院院士。
●2009年11月11日,陈木法获何梁何利基金第16届科学与技术进步奖数学力学奖。
●2009年11月16日,宝钢教育基金设立20周年暨2009年度宝钢教育奖颁奖。李仲来获宝钢优秀教师奖。
●2009年11月19~24日,我院举办调和分析和逼近论国际学术会议。
●教技函[2009]79号2009年11月23日的文件:我院国家教育部数学与复杂系统重点实验室通过批准验收。
●2009年,王恺顺入选新世纪优秀人才支持计划。
●2009年12月17~21日,学院主办的第14届亚洲数学技术年会在我校召开。来自28个国家和地区130多位国外代表,以及270多位国内代表出席了会议。会前正式出版了中英文两种版本(内容不重复)的两部会议文集。
●2009年12月,王凤雨申报的项目:泛函不等式、马氏半群与谱理论获高等学校科学研究优秀成果奖(科学技术)1等奖,这是学院教师获得的第5个省部级科研成果1等奖。
●以唐梓洲为团队带头人的创新团队项目《调和分析与流形的几何》,入选2010年国家教育部“长江学者和创新团队发展计划”,简称教育部长江创新团队。
●2010年2月,通过了科学技术史(数学) 硕士点的评估。
●2010年2月11日,我院1943届毕业生、著名教育家、首批特级教师霍懋征逝世,享年88岁。2月19日,中央政治局常委、国务院总理温家宝及中央有关部门领导,我院领导参加了在八宝山举行的遗体告别仪式。
●2010年3月1日,学院召开纪念赵慈庚教授百年诞辰座谈会。56人参加了纪念会。会后正式出版《赵慈庚教授诞辰100周年纪念文集》。
●2010年3月21日,我院名誉教授,华裔著名数学家,美国加州大学聖巴巴拉分校樊土畿(1914-09-19~2010-03-21)先生在美国逝世,享年97岁。
●2010年6月,李勇领导的统计学研究小组成功地申请了国家重点基础研究发展计划(973 计划)课题《全球陆地生态系统碳源汇多源数据与模型同化研究》,此课题是973计划项目《全球不同区域陆地生态系统碳源汇演变驱动机制与优化计算研究》的第3课题。
●2010年6月23日,院领导参加第1届新疆中学汉语骨干教师培训班结业典礼,有44位数学教师结业。
●2010年7月19~23日,第七届Workshop on Markov Processes and Related Topics国际研讨会在北京师范大学国际学术会议交流中心召开,140余人参加了此次研讨会的交流和学习。
●2010年7月20~23日,北京师范大学2010年全国优秀大学生数学与统计夏令营开营仪式在学院举行。本次夏令营吸收了来自全国41所高校数学与统计专业的79名优秀大学生参加,并从中选拔41名优秀学生免试攻读学院的研究生。
●2010年,数学系1935届校友、杭州学军中学原副校长俞芳学长百年华诞,她是目前我院100岁健在的第一位校友。
●2010年9月,李仲来获北京市高等学校第6届教学名师奖。
●2011年2月21~24日,国际数学教育委员会执委会(ICMI)2011年例会在北京师范大学召开。来自新西兰,以色列,葡萄牙,哥斯达黎加,美国,意大利,中国,韩国和南非的9位执委出席了会议。
●2011年2月25日和26日上午,中国数学会基础教育委员会(ICMI-CHINA)2011年数学教育国际论坛在北京师范大学召开。来自全国各地的70多位代表,以及ICMI的全体执委出席了会议。会议的主要议题是:数学英才教育的国际比较及其相关内容。17位中外专家学者在会议上报告。2月26日下午举行“数学教育高端论坛”。
●2011年3月中下旬,学院从数学楼搬到后主楼(新图书馆)11~13层,计算机房搬到9层。4月6日, 院资料室搬到旧图书馆4楼西部,开始接待读者。6月中旬,概率论与数理统计方向的老师从科技楼11层搬到后主楼办公室。
●2011年4月18~22日,由学院的概率论研究群体承办的“Branching Processes and Coalescent Processes”(分支过程与聚合过程)国际会议在我校举行。来自国内外的60余位学者参加了会议,33位学者应邀作学术报告。
●2011年4月24日,第11届统计论坛在学院举行。
●2011年5月26日,教技函[2011]26号),胡永建入选2010年度新世纪优秀人才支持计划。
●2011年6月3~7日,北京师范大学和广西民族大学联合举办的全国积分方程、微分方程及其应用会议在广西民族大学数学与计算机科学学院召开,来自国内外的30多名学者参加了会议。会议同时祝贺赵桢先生80寿辰。
●2011年6月18日,学校批准我院建立计算数学博士点。
●2011年6月30日,院领导参加第2届新疆中学汉语骨干教师培训班结业典礼,有44位数学教师结业。
●2011年7月15日,学校决定成立校调和分析及其应用研究中心。
●2011年7月19~22日,北京师范大学2011年第三届全国优秀大学生数学与统计夏令营在学院举行。本次夏令营吸收了来自全国45所高校数学与统计专业的76名优秀大学生参加,并从中选拔40名优秀学生免试攻读学院的研究生。
●2011年9月,李勇获北京市高等学校第7届教学名师奖。
●2011年9月17日,第三届3+X统计学及其应用Workshop 2011年会议在我院举行,50多位代表参加了会议。
●2011年9月17日,北京市大学生数学建模与计算机应用竞赛20周年表彰会在我校举
行。
●2011年10月24~25日,王梓坤院士,院领导保继光、唐梓洲、李仲来和部分教师赴
天津南开大学参加陈省身先生诞辰100周年纪念活动。
●2011年11月17日,刘玉明入选2011年度新世纪优秀人才支持计划。
●2011年11月24日,刘永平获宝钢优秀教师奖。
●2011年12月4日,由校团委、学生会主办的“时代先声青春之歌”——北京师范大学纪念12·9运动76周年合唱比赛在新体育馆举行。数学科学学院等6个院系获得一等奖。
●2011年12月23日,学院召开纪念张禾瑞教授百年诞辰座谈会。会后将正式出版《赵慈庚教授诞辰100周年纪念文集》。
●2011年12月23日,学院召开谢宇教育基金会成立十周年纪念大会。
●到2011年12月,学院已有12位青年教师先后获洪堡基金会资助,在我国高校数学院系名列前茅。他们是:周先银(1993,资助年度,下同)、邓邦明(1997)、王凤雨(1998)、杨大春(2000)、李杰权(2004)、刘玉明(2006)、张辉(2007)、唐仲伟(2007)、胡维(2009)、李俊峰(2011)、葛建全(2012)、袁文(20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