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科学研究领域,青年阶段是珍贵的黄金期。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央人才工作会议上强调,要造就规模宏大的青年科技人才队伍,把培育国家战略人才力量的政策重心放在青年科技人才上,支持青年人才挑大梁、当主角。
12月27日,光明日报刊登了对我院青年教师彦文娇教授的采访,相关视频和文字报道链接如下
光明日报此次报道题为“科学苍穹中怎样的‘新星’在闪耀”,是关于青年科技人才成长经历的深度调查,在其中彦文娇教授将自己的治学经历娓娓道来。
彦文娇教授研究的领域是微分几何。她认为对于数学的探索,常是“一个人思维的独舞”。“大部分时间都在伏案演算、苦苦思索,只有极少的瞬间才可能灵感闪现。”但是彦文娇教授沉浸其中。在她28岁时,与导师唐梓洲教授合作,攻克了等参情形的丘成桐第一特征值猜想难题,论文发表在国际顶尖几何杂志上。迄今为止,这仍然是该领域的最新研究进展。
彦文娇教授深爱数学专业,正是这份对于数学的热情让她在治学之路上始终有攻克难关的勇气。她说:“数学是一个很纯粹的学科,如果犯困了,就做做题,立马精神振奋。”作为陈门弟子,近两年,她的主要目标是将“陈省身猜想”的结果推广到任意维数。前人最多把结果计算推广到四维、六维,所以这是一项难度很大的挑战。但是想要征服难题的欲望更加强烈,所以她不放弃,一次次稳扎稳打,一次次破冰前行。
关于自己的治学感悟,彦文娇教授提及了她在导师唐梓洲教授身上领悟到的“得失观”:不陷方寸,放眼长远。她认为“人品和学问同样重要。人品端正的人,不计较眼前利益,因而常有更多人愿意与之合作,这才是更高层次的‘得’”。
彦文娇教授作为我院年轻教师的代表,特别是作为北师大毕业生代表,从她身上充分体现了北师大多年来坚持的治学理念:对学习和科研要有“咬定青山不放松”的韧劲、要有“静我凡心立功名”的淡定、要有“不为外界环境所动,坚守初心”的意志力。唯有如此,青年科研人员才能在科研领域绽放异彩,勇创佳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