光明日报客户端光明日报全媒体记者 杨飒2025-11-18 13:55
11月16日下午,第七届中国教育创新成果公益博览会分会场——“人工智能时代的数学教育与评价改革”论坛在珠海国际会展中心举办。论坛上,北京师范大学曹一鸣教授团队正式发布“数学课堂教学智能评价系统”,标志着数学课堂评价实现从传统人工观察到智能化、多维度AI分析的关键跨越,为课堂教学质量提升提供了可复制、可推广的系统化工具。
本次论坛汇聚了来自北京师范大学、香港特别行政区的专家学者与来自内地一线中小学的教师代表,通过成果发布、主旨演讲、教学展示与互动对话等形式,深入探讨人工智能在数学教育评价、课堂教学与师范生培养等领域的创新实践。
曹一鸣教授以《从人工到AI:数学课堂教学评价体系建构与质量提升20年探索与实践》为题,系统回顾了研究历程;王祎讲师通过案例演示系统应用,展现AI在课堂行为分析与教学反馈中的实际效能;张舒讲师则从教师教育角度,分享系统在师范生实训中的创新应用。

来自教学一线的吴景峰老师以《人机协同的数学课堂教学评价的实践与探索》为题,阐述AI系统如何助力实现“教、学、评”一体化;闫祺老师则通过《基于信息技术用频率估计概率》展示课,呈现信息技术与数学课堂深度融合的实践路径。
论坛在梁贯成教授的闭幕演讲中落幕。他以《人工智能与数学教育》为题,从宏观视角剖析AI时代数学教育的机遇与挑战,展望人机协同与个性化学习的未来方向。
本次论坛集中展示了北京师范大学在数学教学评价领域的前沿成果,搭建了高校研究与一线实践的高质量对话平台,推动人工智能从理念走向课堂,为基础教育高质量发展注入持续动能。
转载自——光明日报